星期日, 3月 25, 2007

歐洲專利局2006第四季快訊

以下為重點摘要:
1. Esp@cenet 歐專線上搜尋新增功能,包括
  專利被引證資訊(在單篇專利內容中點選"View list of citing documents"如同美專官網的Referenced by)
  自動翻譯的功能可連結到第三方網頁透過翻譯機器可互翻英、法、德、西等語言
搜尋結果清單列的顯示篇數增多
2. 韓國專利資訊研究所新增了一項收費服務,可透過商業軟體將韓文翻為英文,對於愈搜尋分析韓國專利的廠商為一大福音,但所費不貲,但韓國專利英文摘要的部分則是可免費查詢的,另外此單位也有接受委託翻譯韓文的其他文件。以上請參考http://kpa.kipris.or.kr/kpa/LO/LOIN0000Fram.jsp?searchType=A
3. IPC自第八版開始核心碼主架構調整為三年一個週期,進階碼提升為三個月一個週期。近期IPC分類的調整: A62D3/00 與 H02M 在定義上有做些微調整。
4. 重點統計資訊
a. 2005年PCT全球的申請案件中,四分一之來自於亞洲,數量高低為日本、中國和韓國,而在WIPO自2004年來的統計來看,前四大申請國排名分別為:美國、日本、韓國和中國。
b. 2005年度印度專利局的申請案中國外申請者的比例較前一年增加至44%,而國內申請者亦較前一年增加了25%。而在2005年修訂的專利法案以及2006年修訂了專利規則,更可能使得未來的申請量繼續增加。
c. 中國的商標法草案修訂已於2006年四月出版。較顯著的修訂內容包括,香味和聲音可納入商標等等,相關細節可參考 www.managingip.com/?Page=10&PUBID=34&ISS=22412&SID=648469&TYPE=20

星期五, 3月 23, 2007

WikiPatents


如果您覺得Google Patents的出現,真是大快人心的話,WikiPatents的推出,真的是會讓人驚嘆,傑克,這真的是太神奇了!

這個網站結合的Wiki整合眾人力量的精神以及Web2.0混搭的風格,提供使用者將檢索到的專利予以評分、下標籤、寫摘要。另外還提供專利權的擁有者或是潛在買家對這專利的市場規模、市占率,合理授權金的拆帳比例...等資訊進行評價。如果登入成會員,還可以有下載專利的全文影像PDF檔案。相較於以書目資料分析或是Text Mining等演算法為基礎的專利分析,這樣以網友集體行為的統計資料為基礎的專利資訊服務,算是很快的運用現在最流行的風潮,另外開闢出一個新的服務模式。
目前的獲利方式看起來還是用Google AD賺取網路流量所帶來的廣告獎金,不過很明顯的,如果網友在上面累積足夠的資訊以後,這將是一個很重要的智慧產權交易的參考資料庫。或許您也可以在這裡發現所屬產業的專利授權行情到底如何。

星期三, 3月 21, 2007

Patent Board


介紹各位看倌一個專利評價的網站Patent Board, 這個網站提供17個產業的專利品質數據追蹤(Patent Scorecard),以圖表來看,一個品質指標是專利申請數量的成長量,蠻容易理解的;另一個指標是產業影響性,這就比較難從字面直接猜測了。附上電子設備產業的Scorecard, 鴻海在這個領域榮獲第一,看來,除了專利數量之外,鴻海的專利大軍對品質的要求也是不馬虎。

[研討會]技術標準與通訊產業-以WiMAX為例

隨著近幾年來智慧財產議題日益受到重視,為了提昇技術層次及自主性,台灣廠商也都開始對於智慧財產的保護及管理上,進行更一進步的探求,以期建立公司的科技競爭能耐;另外,在智慧財產的運用上,對於台灣廠商影響最為重大且最為久遠者,則是配合技術標準規格的制定,進行智慧財產的佈局。對此,由經濟部技術處委託國立政治大學執行之學界科專「智慧財產價值分析系統三年計劃」,特於3月28日舉辦「智慧財產權之重大議題(二):技術標準與通訊產業-以WiMAX為例」國際研討會,邀請國內外之產官學研專家,借重其理論及實務經驗,針對技術標準相關經濟及法律議題、WiMAX通訊技術標準、如何因應國際技術標準的挑戰等主題,進行共同的研討並提出建言,以作為台灣企業及研究機構在面對技術標準以及發展WiMAX產業時之參考。
(2007.3.21)

東芝和海力士簽半導體專利交互授權協議

(法新社首爾二十日電)全球第二大記憶體生產廠商南韓海力士(Hynix)半導體公司已與日本電子業大廠東芝公司結盟。兩家公司發表聯合聲明表示,東芝和海力士已簽署「涵蓋半導體技術的產品供應及專利交互授權協議」,這項協議也將解決兩家公司在美日兩地的「一切爭訟中專利相關訴訟」。
海力士表示,繼雙方因互控對方侵犯專利權而糾纏不清後,這項結盟將有助於兩家公司終結競爭對立。
海力士副總裁權五哲(Kwon Oh-Chul)發表聲明說:「我們相信,這類協議將會成為我們兩家公司未來建立互惠商業關係的良好基礎。」
東芝半導體事業部執行副社長齋藤昇三表示:「擺脫訴訟後,透過這些協議,如今我們將能強化彼此事業。」

(2007.3.21 蕃薯藤新聞)

如果可以取得專利的話,需要多少時間?

在一個網友的Blog中看到這樣一篇文章:
發明人常問我,如果可以取得專利的話,需要多少時間?通常這QBQ可能是,獎金到底何時才發?然後下一題可能是如果離職後才取得專利,是不是就不會發獎金了?看起來好像很現實,實際上我覺得非常合理也很能體諒。畢竟出來工作,大部分人應該都是為了混口飯吃,有更好發展的平台,大家都想去嘗試看看。

從Patent O最近的一項統計數據來看,結果如下:

若是以直接申請美國為例,大約是40.4個月;
若以暫時申請案型式先申請,大約要50.4個月;
若是CIP或分割案等類型申請則需要到70.7個月;


星期四, 3月 15, 2007

精碟取得日商增亮膜專利

精碟(2396 )昨天宣佈與日本歐姆龍(OMRON )集團簽約,取得背光模組中重要元件增亮膜相關專利。
精碟表示,日商歐姆龍以生產健康器材為主,此次向該公司取得增亮膜專利,未來客戶將是背光模組廠,本月已開始小量交貨給中國華南地區模組廠,訂於4月組裝二條生產線,預計5月份起每月產出25萬平方米,2008年初擴充到100萬平方米。
精碟表示,背光模組是液晶顯示器關鍵組件,增亮膜(BEF )則是背光模組的重要元件,長期被3M掌控市場,根據Display Search統計,2007年全球BEF市場需求預估近293億元,2007~2009市場需求平均年成長8%。
精碟表示,取得歐姆龍集團專利授權後,正式投入背光模組產業,但並不會放棄光碟片本業。

【2007.3.15 大紀元】

友達告LPL 掀專利大戰

全球第三大液晶面板製造商台灣友達光電,上周在美國具狀控告樂金飛利浦LCD公司(LPL)侵犯三項面板相關專利,並請求損害賠償。這是三個月來雙方第二次爆發專利訴訟大戰。
友達光電8日向美國威斯康辛州麥迪遜的聯邦地方法院,控告LPL在未獲友達同意的情況下,蓄意使用友達的專利技術。友達在訴狀中指出,LPL的侵權行為已傷害友達,除非法院下令禁止這種行為,友達將蒙受無法挽回的損失。LPL是全球營收第二大的液晶面板製造商,僅次於南韓三星電子。
根據美國專利商標局的資料,友達指控LPL侵犯的三項專利是製造LCD面板「薄膜」電晶體的方法、顯示器背光技術,與防止液晶顯示器反應過慢造成閃爍的方法。

【2007/03/14 經濟日報】

星期二, 3月 13, 2007

3M控告7電腦和電子廠侵犯電池專利

生產便利貼的3M周三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遞狀控告新力、聯想及為其筆記型電腦生產鋰電池的CDW和Total Micro Technologies、為戴爾生產筆記型電腦鋰電池的Batteries Comm、日立、松下電子,侵犯3M的充電鋰電池專利,3M要求ITC裁定美國將不進口這些侵權電池和包含這些電池的產品(如筆記型電腦),3M並請求損害賠償,惟金額無法確知。

遭3M點名的廠商去年晚期陸續傳出大量回收充電鋰電池情事,3M不滿該公司花了十年研發的成果遭人濫用,而3M現已開始販賣鋰電池用電解質。

(2007.3.13 中時電子報)

星期四, 3月 08, 2007

智慧財產法院二法通過

立法院昨日順利三讀通過「智慧財產法院組織法」,搭配立法院上會期通過之「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智慧財產法院正式運作將指日可待。未來對專利商標等智慧財產權之訴訟救濟時間將可蹜短,可以更及時保障國人企業之權利,強化權利人權益之保護,智財局對於智慧財產法院之成立,十分樂觀其成。 為促使智慧財產法院成立後,對專利商標司法救濟案件之審理能產生最大之效益,智財局已積極配合司法院推動智財專業人才及司法人員培育養成工作,對於日後法院具體審理方式之「智慧財產案件審理細則」,也積極參與討論會議,未來亦將以智財局專利之商標審查官支援技術審查官以協助法院審理案件,以期日後智慧財產法院之運作能更為順遂,相信對未來智慧財產權案件審判品質的提升,將大有幫助。

(2007.3.6 太平洋日報)

聯想<0992.HK>控台電腦商未繳專利費

引述外電報道,聯想<0992.hk>於本月初向紐約聯邦法院提交訴訟申請,控告台灣藍天電腦因沒有按照其與國際商業機器(IBM)訂立的專利權協議,繳付專利費用,而要求禁止藍天電腦使用其專利技術及賠償聯想的經濟損失。據悉,有關專利已在IBM出售個人電腦業務時轉讓予聯想。該協議將於今年底到期,藍天電腦需要按照協議,在06年及07年之8月底各繳付300萬美元(約2340萬港元)的專利費用。藍天電腦指,已在今年1月2日表示終止協議,以及聯想未有正式就已獲授權移交作公告,故其以「未能確定專利持有人」理由而延遲繳費。

(2007.3.8 新聞由 阿斯達克 提供)